来源:紫金财经
2024-03-05 21:24:12
(原标题:2024开年连关四家店,新零售能否救赎大润发?)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家乐福、沃尔玛之后,曾经创下过“连续19年不关一家店”成绩的连锁超市大润发,2024年伊始,就传出旗下多地超市闭店的消息。
大润发的江苏镇江学府路店、四川德阳店、湖北黄冈店、湖南株洲店等四家门店陆续发布公告宣布闭店,其中江苏镇江学府路店开业至今已有13年,算得上是一家老店。据统计,2023年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关门或宣布闭店。涉及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闭店原因主要为租约到期和经营调整。
在大量闭店的同时,大股东阿里巴巴也动作不断。不久前,阿里巴巴宣称将考虑退出新零售业务,其中包括高鑫零售及其旗下的大润发业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林小海的任期即将结束,林此前曾担任阿里副总裁,任期结束后何去何从,也暂无定论。
时代和你说再见,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对于大润发来说也是如此。传统零售大超商模式日渐式微,大润发已经站在了传统零售的余晖中,在向新零售转型和尝试的十字路口,又将如何拯救自己?
阿里加持,大润发驶入快车道
大润发超市由台湾润泰集团于1996年创立,1998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随后在国内市场逐渐铺开,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大润发营收达404亿元,成为“中国超市之王”。
2011年7月,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在香港公开上市。在随后的发展中,高鑫零售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到了大润发身上,甚至将部分欧尚门店也改为大润发,让大润发成为高鑫零售最主要的零售品牌。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高鑫零售,随后几年阿里巴巴不断增持高鑫零售的股份。一直到2020年,阿里巴巴持股比例达到最高,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份,成为高鑫零售的控股股东。
阿里的加持,让高鑫零售发展驶入快车道。阿里持续投入数字化改造赋能升级的大润发,在到店和到家这两个方面,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快速安全的购物体验。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对高鑫零售进行人才输出。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的林小海,于2021年5月成为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
除大型超市外,大润发还同时尝试中型生活超市、小型社区生鲜超市的开拓,去年又加码仓储会员店。从目前情况看,高鑫零售已经形成“小、中、大”三种门店构架,并确定了以稳定大卖场基本盘,全力拓展小型门店,同时探索高端仓储会员店的战略布局。
数据显示,2017年高鑫零售营收为1023.2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27.93亿元,同比增长8.6%。2018年度高鑫零售实现总销售营收1013.15亿元,同比下降1%;收入993.59亿元,同比下降2.9%;经营利润41.96亿元,下滑6.5%。
2018年的财报数据虽然是微降,但在大卖场整体向下的行业背景下,高鑫零售的业绩表现极为耀眼,代表了传统卖场模式很高的运营管理水平。
截至2021年,高鑫零售已在中国大陆地区成功开设近500家综合性大型超市,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五大区域,服务覆盖全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达230多个城市。
从数据上看,2021年应该算是大润发的高峰时刻,此后开始出现颓势。财报显示,高鑫零售在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881.34亿元,同比下降29.27%;归属母公司净亏损7.39亿元,同比止盈转亏,上一年同期净利35.72亿元。
大润发关店 大卖场模式需调整
一切事物都有发展规律,每个业态皆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大卖场业态增长乏力,逐渐老化。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公司营收达357.68亿元,同比减少11.9%;在营收中,来自销售商品的收入为342.25亿元,同比下滑12%;净亏损达3.7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89亿元同比扩大334.5%;来自租金收入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1%。
此外,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59亿元,和去年同期的亏损6900万元相比扩大了5倍。亏损扩大的原因在于同店销售下滑、可比销售额下滑以及平均客单价下滑,这三个关键指标同时下滑,确实让高鑫零售面临棘手难题。
当年的大润发,曾经创下过“19年不关一家门店”的奇迹,那是属于大卖场发展的上升期。而自线上电商发展起来之后,线下大卖场则迎来发展的拐点。
零售行业业内人士表示,2000年前后是大卖场扩张的高峰期,2011至2012年曾出现过一轮租约到期后大卖场关店的高峰。如今,又一批老店租约陆续到期。同时,大卖场十多年前签约的租金相对较低,如今的物业租金水平已大幅飙升,低毛利的大卖场无法承受。
高鑫零售对于大润发关店,不是一关了之,而是要不断调整,升级卖场业态形式。具体的措施就是不断调整传统卖场的点位,同时也会不断加速M会员店和大润发super的尝试。目前规划中的M会员店均由大润发的门店升级而来。
大润发对外表示,闭店和新开店都是很正常的经营动作,是正常的区域经营策略调整。“闭店一方面是因为物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在当地的运营策略调整,比如改造成会员店。”
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均是高鑫零售近年新推出的业态。其中,作为中型商超的大润发Super自2020年上线以来,定位社区型生鲜生活超市,以中型化超市2000-5000平方米的店铺格局,主营生鲜、快消和百货商品。M会员商店采用高端付费会员制模式,提供约3000款商品,其中10%以上为自有品牌。2023年4月,首家M会员商店在扬州开业,与大润发品牌并行运营。
据悉,2024上半财年,高鑫零售将继续对存量店铺进行重构大卖场2.0改造,围绕商品和服务,主打健康快乐购物场景,提供增值服务。具体来看,高鑫零售今年3月开始在四川、湖北、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海南多个省市开店,覆盖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三个业态,并且对老的门店进行重装升级。
新零售站在了十字路口
相对集中的闭店,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传统商超倒闭潮的讨论。
客观来说,互联网的冲击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曾经的全球超市行业领头羊家乐福也未能幸免于难。2023年以来,从上海、北京、南京到深圳,多地家乐福门店出现经营困难,累计150家门店关闭。
另一家国际化的大商超沃尔玛,从2016年起在国内已经关闭了约140家门店。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沃尔玛早期进入各地市场时,占据了不错的位置,同时因政府补贴租金低廉,但一旦租期临近,曾经的优势便一扫而空。因为“租金原因”,沃尔玛不得不改变自身的策略,传统的卖场已经无法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由此催生了开设山姆会员店的战略转移。
在2024年,沃尔玛将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开设约230家沃尔玛门店和山姆会员店,其中中国市场将是主力。
在过去的三年里,永辉超市亏损达80亿元。不过,为实现扭亏永辉也进行了业务调整,它在2023年上半年关掉了25家业绩不理想的门店,从而优化成本实现盈利。永辉在1月30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减亏51.45%。
可以说,从合资商超品牌到国内品牌,都在调整中,而闭店收缩不可避免。据不完全统计,大型超市正在以平均每年关闭690家门店的数量缩减。2012年,我国大型超市门店总数为11947个,到2021年门店总数缩减到5340个,下降率达57.8%。
传统大卖场模式在走下坡路,大势之下谁都难以逆势起风,对于高鑫零售及其旗下的大润发也是如此。
收购高鑫零售本来就是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尝试,走到现在显然这个尝试并未达到理想效果。阿里巴巴财报显示,“其他”业务的营收为470.23亿,同比下降7%;经调整EBITA为亏损31.72亿元,2022年同期则为亏损16.98亿元。阿里在财报中指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收入下滑,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亏损在加大。
去年底,阿里CEO吴泳铭表示,阿里将根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及产品竞争力,梳理既有业务的优先级,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将尽快盈利或通过其他多种资本化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也就是出售。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也明确指出,阿里巴巴现在仍有一些传统实体零售的相关业务,它们不是阿里核心聚焦的业务,阿里也在积极探索退出方式,但可能需要时间。
因此,高鑫零售需要加快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的尝试,因为阿里留给高鑫零售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仓储式会员超市是指以会员制为基础,精选高性价比商品,库存和销售合一的零售业态。与传统超市大部分利润来源于进售差价不同,仓储会员超市利润来自于会员费和自营产品。所以会员数量和留存率也是各家角逐的重点所在。
转型会员商店对于传统零售品牌来说并非容事。例如家乐福、卜蜂莲花等都曾尝试开设会员店,最终均宣告失败。这样的成功概率对于大润发,是个极大挑战。
传统零售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大润发清晰的知道大卖场模式已是夕阳时刻,这是零售业态不断演化背景下的困局。大润发在新业态尝试的过程中,如何扭转财务困局,如何拥有特色和竞争力,非常考验管理团队的核心能力。
天眼查
2024-11-22
天眼查
2024-11-22
天眼查
2024-11-22
格隆汇
2024-11-22
观察者网
2024-11-22
观点
2024-1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