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铁工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3-03-27 19:22:04

(原标题:中铁工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铁工业(60052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等困难和挑战,中铁工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聚焦“价值创造、双效提升”,大力拓展水利、抽水蓄能、海上风电、矿山等“第二曲线”市场,扎实推进大商务管理、提质增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工作,经营“调结构”取得初步成效,企业生产经营业绩显著。

  (一)新签合同额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完成新签合同额514.36亿元,同比增长9.89%。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64.34亿元,同比增长9.51%。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44.2亿元,同比增长12.03%。报告期内,在保持城轨交通、铁路等优势领域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兴领域市场开拓力度,隧道掘进机在矿山、水利、抽水蓄能等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新领域TBM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8%;中标了三山岛金矿、汾西煤矿、黑拉嘎煤矿等项目矿用TBM订单,汝阳供水、滇中引水等多项水利水电项目盾构机/TBM订单,以及浙江永嘉、福建木兰、河北尚义、浙江天台、新疆哈密等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TBM订单。此外,海外市场订单逆势增长,隧道施工装备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8.47%,中标了德国汉堡热能项目、韩国龙仁电缆隧道项目、新加坡地铁项目、泰国曼谷供水项目等盾构机/TBM订单,盾构机/TBM产品新进入菲律宾、俄罗斯、巴西三个国家市场;在凿岩台车、悬臂掘进机等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市场开拓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9%,中标了高原铁路、衢丽(衢州—丽水)铁路、深惠(深圳前海—惠州机场)城际等项目设备订单。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20.15亿元,同比下降5.7%。报告期内,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略有下降;公司在做好桥梁搬提运架铺等设备的研发、制造、市场开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中标了1000吨过隧运架设备、1700吨架梁起重机、500吨提梁机、国内首台混合动力搬运机等设备订单;同时,布局和稳步开拓海工装备、光伏能源、港口机械等“第二曲线”产业,建造的大型海上混凝土搅拌船、800吨起重船成功下水,并应用于宁德至上饶高速公路东吾洋跨海特大桥项目。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316.76亿元,同比增长9.18%。(1)道岔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69.84亿元,同比增加8.25%。报告期内,受益于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增长、地铁市场保持一定投资力度等利好因素,高速铁路道岔、普速铁路道岔、地铁道岔招标量有所增长;公司积极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经营策略,将产品、服务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中标了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汕汕(汕头—汕尾)铁路、郑济(郑州—济南)铁路(省界段)、新建金华至宁波铁路、潍烟(潍坊—烟台)高铁等铁路项目道岔订单,以及长沙地铁1号北延线、福州地铁5号线、武汉地铁11号线首开段、苏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12号线等地铁项目道岔订单。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246.92亿元,同比增长9.45%。报告期内,桥梁钢结构市场在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等行业利好政策推动下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把握市场机遇,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提升经营质量,中标了世界最大跨径桥梁——张靖皋长江大桥、安罗黄河大桥、高原铁路大渡河桥、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项目钢结构订单;此外,目前桥梁钢结构行业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BIM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展,公司依托承揽的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走在行业的前端,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营业收入实现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7亿元,同比增长6.11%。按主要业务类别划分,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90.38亿元,同比增长11.35%,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受益于新签订单的增加以及以前年度销售产品陆续达到收入确认时点,本年实现营业收入76.19亿元,同比增长10.6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本年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15.46%。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3.50亿元,同比增长0.90%,其中,道岔业务本年实现收入42.62亿元,同比下降3.00%;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受益于近年来国内桥梁钢结构市场的持续发展以及新签订单转化的增加,本年实现收入140.88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矿产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风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包括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和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的服务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司同时与建筑业具有密切联系。

  (一)行业政策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

  202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指出围绕先进制造业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推动抓紧实施。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21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2022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决定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项目。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6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12项具体政策;要求抓紧完成2022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9大领域基础上,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2022年5月,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2023年经济工作部署讲话中提出,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要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制造业相关政策

  202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会议要求出台相应措施,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扩大有效投资。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调研时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定工业产品出口、巩固装备制造业良好势头等十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3.建筑业相关政策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布局,构建完善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提出“十四五”期间,预期增加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3400公里。

  2022年1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提出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

  2022年6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围绕铁路等货运基础设施进场站、进港口码头、进园区,延伸拓展既有线路,实施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等具体实施内容。

  2022年10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指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涵盖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两网”内河高等级航道的主要线路,实体线网规划里程29万公里左右。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的主要举措。

  受益于上述国家和制造业、建筑业的诸多行业利好政策,预计2023年及未来一个时期,铁路、公路、城轨、市政、水利水电、环保等行业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环保设备等产品将会得到更多应用。

  (二)公司业务所属细分行业情况

  中铁工业目前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作为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报告期内,隧道掘进机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改变,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前期地铁建设领域“一枝独秀”,到当前地铁、市政、水利、抽水蓄能、铁路、矿山建设等领域“百花齐放”。隧道掘进机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22年共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085.17公里,其中地铁线路803.12公里;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石家庄、杭州两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苏州、东莞、广州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调整规划,涉及线路长度近300公里,全部为地铁制式。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地铁市场盾构机/TBM产品销售增幅已趋于平稳,租赁、工程服务及盾构机/TBM再制造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预计未来较高体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仍将是盾构机/TBM重点应用领域。

  在水利水电领域,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水网,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进重点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完善省市县水网体系,健全水资源调配格局将是今年重点工作。2022年6月国家能源局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视频会议要求,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做好抽水蓄能产业链协调,统筹投资、设计、建设、运行、设备制造等各环节,满足当前及未来抽水蓄能大规模开工建设需要。未来,随着引黄济宁、广东环北部湾供水、引江补汉、引大济岷、吉林大水网等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实施,将带来大量盾构机/TBM需求;同时,抽水蓄能电站核准数量将超过60座,排水廊道用小直径TBM、交通洞和通风洞用大直径TBM需求将持续走高;预计未来在水利水电领域隧道施工装备需求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在铁路领域,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一大批大直径盾构机/TBM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如北沿江高铁、成渝(成都-重庆)中线高铁、深江(深圳-江门)铁路、新建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粤东城际等项目,为多模式盾构机、大直径盾构机/TBM等高端设备带来了发展机遇,预计产品需求量将有所增长。

  在矿山建设领域,隧道掘进机在矿山建设领域具有掘进效率高,成洞质量好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矿山巷道建设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矿山建设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综合解决方案。2022年,矿山建设领域的隧道掘进机应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公司依托产品研发设计、项目业绩等优势,中标了三山岛金矿、汾西煤矿、黑拉嘎煤矿等多项订单,未来,矿山建设领域绿色化、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预计公司隧道掘进机和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将得到更多应用。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报告期内,除搬提运架铺等传统优势铁路建设施工领域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工装备、港口航道等领域施工机械。

  在铁路建设领域,2023年1月,国铁集团召开铁路建设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高质量推进高原铁路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在建项目多完成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确保拟开工项目实现依法开工建设;扎实推进境外项目,推动中欧班列境内通道扩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建设;预计未来铁路建设市场的发展将为公司搬提运架铺等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海工装备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落地实施和“双碳”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公司全回转船用起重机、海工吊机、桥面吊机等海工装备的运用。

  在港口航道领域,2022年6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在基础设施与装备方面围绕铁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基础设施进场站、进港口码头、进园区,延伸拓展既有路线,实施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等;港口、码头建设对为公司生产的各种岸边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创造了市场。

  3.道岔业务方面:

  2022年以来,中央及相关部委、各省市密集出台一系列“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下半年铁路市场招标节奏显著加快,大中型铁路市场招标总额近7000亿元,是近年来铁路建设招标市场的高点。受益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等利好政策以及高原铁路、昌九(南昌-九江)铁路、达万(达州-万州)铁路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铁路项目和城际铁路、铁路专用线等的加快实施和既有铁路线的提质改造,道岔业务将迎来更多市场机遇;此外,高速铁路正由设计建造阶段转入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的阶段,“后市场”有望为道岔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4.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方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同时,在国家“双碳”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钢结构等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将成为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预计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及钢结构桥梁比例将持续提升,桥梁钢结构业务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也为钢结构产品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5.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方面:

  2022年8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建设程序指南》,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标准保障。报告期内,南宁、郑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陆续公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预计2023年其他相关城市或将规划与公司中低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车型相契合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将不断提升,人口大市、经济发达城市、旅游景区有望成为新型轨道交通建设的主阵地,国内潜在市场前景广阔。

  6.新型科技环保产业方面: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绿色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个方面对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新时期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2022年,国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转型,陆续推出一系列“碳中和”相关政策。未来,预计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类别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和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四个业务板块;另有新型轨道交通和新型科技环保两个新兴产业。

  (一)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公司是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隧道掘进机产品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步伐,横向形成了“大”“小”“异”不同断面、“横向掘进”“竖井、斜井掘进”不同方向以及土压、泥水、硬岩、多模式等不同地质适应性的全系列盾构机/TBM产品,纵向拓展了设计研发、设备制造、再制造、技术服务、机况评估检测、操作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公司隧道掘进机产销量已连续十一年保持国内第一、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订单总数突破1500台,安全掘进里程超过3600公里,并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在水利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抽水蓄能领域市场占有率80%,在矿山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近三年在大直径盾构机领域市场占有率近70%;海外市场方面已成功落地3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总数突破150余台,市场占有率近四分之一,仅次于海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德国海瑞克公司。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水利、抽水蓄能、铁路、矿山等“第二曲线”市场领域的拓展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2.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公司始终保持着在铁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等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研制方面的龙头地位,先后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装备、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代表着国内高速铁路施工装备研制技术的最高水平,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铁路运架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85%。公司设计研发制造的产品涵盖架桥机、运梁车、搬运机、提梁机、铺轨机等铁路及公路施工装备,双轮铣等地下连续墙施工装备,电铲、胎带机等矿产资源开采装备,全回转船用起重机、海工吊机、桥面吊机等海工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等港口物流装备,以及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等其他装备。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布局海工装备、港口航道等“第二曲线”市场,并不断取得突破,建造的大型海上混凝土搅拌船、800吨起重船成功下水。

  (二)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在道岔业务方面:

  公司是我国最早、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企业,业务范围包括道岔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系统集成、售后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线路轨道系统和工务器材供应商。在道岔业务领域涵盖了高中低速、各种轨型和类型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道岔产品。报告期内,在国铁联采政策背景下,通过与各地铁路局加强合作,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以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赢得市场,实现滚动经营;目前在高速道岔(250公里/小时以上)市场占有率64%、普速道岔市场占有率46%、重载道岔市场占有率56%、城轨交通道岔市场占有率70%。

  2.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方面:

  公司是我国钢桥梁制造安装的龙头企业,大型钢结构桥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公司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主要以制造、安装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为主,并涵盖部分工业厂房、车站、展馆等建筑钢结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提升钢结构项目中标质量,积极加强与各地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总承包单位的合作,提升资金状况佳、合同质量好、业主直接招标的优质项目市场份额。

  (三)新兴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

  1.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方面:

  公司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包括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等多项业务。目前,已完成悬挂式单轨车辆、跨座式单轨车辆、新型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中低速磁浮车辆等4种制式样车研制、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和试跑等工作,均已通过第三方安全认证并取得证书,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和噪声指标均优于相关标准规定值;完成了市域快轨、山地齿轨等车辆技术的开发工作。

  公司已搭建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整车技术平台,为后期整车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在武汉、合肥建造了两条样车试验线,建成了江西兴国永磁磁浮悬挂式单轨工程实验线。报告期内,中标了重庆地铁4号线车辆系统运维保障设施、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捷运系统项目拉力支座和型钢支座、贵阳三号线地铁工程车辆采购等新型轨道交通项目车辆、道岔、轨道梁及技术服务等订单。

  2.新型科技环保产业方面:

  公司新型科技环保产业以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咨询业务为主,重点发展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市政污泥、土壤修复等领域,业务范围涉及水处理综合环境服务、土壤修复、固废处置、工业烟气治理、环境咨询、设备制造、环境检测等环保全领域,覆盖集“咨询、设计、装备制造、运营、投融资”于一体的环保全产业链。目前,公司在环保业务领域累计获批授权专利100余项;5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估,其中1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技术国内领先。报告期内,中铁环境凭借在轨道交通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及市场优势,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在水处理领域、生态修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标了九龙水质净化二厂二期、汉江干流老河口段岸线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等项目。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最大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也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生产制造等方面优势突出,现有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公司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

  (一)技术优势

  2022年,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智能架桥机“共工号”入选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一种大型组合梁钢主梁总拼自动化焊接装置及自动焊接方法”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高原高寒大直径双结构硬岩掘进机”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隧道联络通道掘进机”荣获中国好设计金奖,“重载铁路道岔高服役寿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38项,进一步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所属企业获批建设河南省隧道掘进工程装备创新联合体、江苏省铁路道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科技进步奖409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7项,中国工业大奖2项,中国好设计金奖3项、银奖1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1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86项,其中38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4154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5件,国内发明专利967件;主(参)编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工法160项,其中国家标准42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23家;技术人员3148人,占员工总量的26%,拥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14人,国家专项计划专家1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4人,詹天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是中国盾构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报告期内,公司攻克了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世界级技术难题,研制出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应用于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首次实现井下无人掘进,在竖井掘进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的直径15.01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拓号”成功下线,应用于珠海隧道工程建设,针对性研发搭载了伸缩式主驱动、气垫直排掘进系统,有效解决了轴承偏载、堵仓滞排、穿越风险源等施工难题;研制的国内首台矿用可变径敞开式TBM,应用于淮北矿业(600985)临涣煤矿巷道施工,开创了矿用TBM变径设计先河,满足了同一台设备开挖不同巷道断面的实际需求;研制的世界首台大坡度超小转弯半径矿用TBM成功下线,应用于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解决了大坡度物料运输与掘进控制、反坡排水止水等工程难题,极大提升了矿山开掘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研制的直径10.23米的高原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高原先锋号”,搭载了TBM-SMART智能辅助掘进、主驱动振动监测、刀盘红外监测等技术,研制了新一代主动支护施工关键装备—高原型智能锚注一体台车,为高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设备支撑;研制的“推盾机”成功应用于郑州高压输电线路迁改工程,开创了市政地下管网机械化建设新模式。

  2.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工程施工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位居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共工号”,破解了线下施工必须依赖施工便道或栈桥的局面,实现了引孔、打桩、架梁、拼装桥墩全套“空中”作业,引领桥梁建造技术不断进步;研制的国内首台混合动力搬运机,创新应用了油电混动驱动技术,设备应用于淮宿蚌(淮北-宿州-蚌埠)铁路制梁场,节省燃油消耗25%,大幅降低了设备使用和维护成本,推动了工程机械的绿色化发展;研制了国内最大、起重能力最强的100吨爬拱吊机,应用于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专用航道桥建设,解决了双层钢桁梁架桥施工的痛点,为中国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研制的国内首台千吨低位过隧单主梁架桥机“陆吾号”成功实现首架,相比传统架桥机架梁工效提高一倍;研制的国内首创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工艺及设备应用于深圳地铁3号线,为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带来新变革;研制的国内大型海上混凝土搅拌船“浙交工砼1”,在江苏南通成功下水,其集物料储存、计量、搅拌、泵送于一体,用于相关桥梁的桥墩和梁片的浇筑,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海工装备产品序列;研制的世界首台U盾架管机,应用于雄安新区建设,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

  3.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道岔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报告期内,研发的海外轻轨无缝线路用54E1钢轨4号及6号等小号码道岔产品,解决了活接头结构病害多、无缝化适应性差等问题,产品用于菲律宾马尼拉轻轨项目,有效提高了轻轨小号码道岔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研发了孟加拉铁路首组套线变形道岔,该道岔结构复杂,涉及多股道、多轨距交叉变化,设计制造难度极大,形成了多项新成果,为海外道岔产品开发积累了宝贵技术经验;研制的新型钢轨客货共线铁路60-12号5米交叉渡线道岔,实现了与现有同型号交叉渡线道岔的整组互换,推动道岔简统化迈出重要一步;开发了道岔钢轨自动配料与涂装数智化生产线,集钢轨自动拉料锯切、输送、除锈、涂装、烘干、防尘清洁等功能于一体,显著提高了钢轨表面涂装质量,实现了钢轨涂装的自动化生产作业和生产信息化管理;攻克了高性能高锰钢辙叉精炼技术、快速凝固技术,首创了高锰钢合金化冶炼工艺,有效提升了合金化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高锰钢辙叉产品整体质量;研发了道岔垫板自动涂装技术,解决了产品喷风、喷漆、烘干、除尘效率低下、污染大的难题,全面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大幅提升了产品涂装质量。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基于CATIA开发了钢桥构件库、格式化提料、规范出图、虚拟组装动画工艺,成果在深中通道、廊坊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桥梁设计绘图效率,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促进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自主研发的钢桥梁横隔板智能焊接机器人,实现了钢桥梁横隔板焊接任务自动规划、焊缝智能识别定位检测,大幅提升了桥梁焊接效率和质量;完成了Q345qEH-Q420qEH耐候钢焊接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在临猗黄河大桥钢梁制造中应用,减少了防腐涂装对环境的污染,推进了钢结构绿色制造技术进步;突破了高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钢梁安装技术瓶颈,实现了牵引钢丝绳恒张力与行走机构同步控制,解决了缆载吊机长行程同步行走和自动控制难题,为高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钢梁安装提供了关键技术储备;开发了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斜拉扣挂缆索吊装先拱后梁施工工法,形成了少扣索悬臂安装拱肋成套施工技术,工法成功应用于金鸡达旦大桥,解决了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技术难题;研发了钢桥梁绿色环保涂装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瓯江北口大桥项目,解决了水性涂料施工、钢桥梁智能化涂装等诸多技术难题;研发了钢桥梁全水性重防腐涂层配套体系及施工工艺,解决了全水性涂层施工的质量缺陷,降低了三废排放,在钢桥梁涂装领域从源头开辟了一条绿色环保的涂装技术方案。

  5.在新型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公司攻克了永磁磁浮悬挂式轨道交通悬浮架结构、导向机构、直线电机牵引、基础制动等技术难题,首次实现了永磁技术与悬挂式技术创新融合,研制了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并在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始发,推动了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化发展步伐;开发了悬挂式轨道交通轨道梁、立柱生产制作工艺及现场安装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轨道梁柱的制造及安装精度;研发了新型悬挂式可动芯道岔,应用于武汉光谷生态大走廊旅游专线,实现了在线路接口多、结构复杂、驱动机构多、受力工况恶劣等情况下的可靠运行;研发了齿轨车辆转向架关键技术,形成成套转向架技术储备,为公司拓展山地旅游轨道市场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6.在新型科技环保业务领域:公司攻克了盾构渣土多相分级处理成套技术,研制了盾构渣土处理装备,设备在深圳地铁6号线、14号线成功应用,实现了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研发了有机污染土壤增溶-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开发了土壤修复施工装备,在深圳地铁14号线成功应用,泡沫剂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周边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研发了隧道施工污水治理成套技术装备,可在多种极端条件下有效去除施工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研发了铁路旅客列车废水处理技术系统,建立了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铁路旅客列车废水综合治理及生态优化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铁路旅客列车高浓度废水达标难问题;开发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快速处理一体化设备,可多场景应用并解决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铁路站段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二)制造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现有工厂、车间、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推动核心部件生产能力和数智化水平,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的自制能力不断增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20个隧道掘进机生产基地,近60条生产线,具备常用工位TBM/盾构及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0台套的生产能力。盾构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拥有世界首条全自动滚刀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生产线,能够自动化生产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机滚刀,同时拥有多台国内先进的重大型数控机加工设备,智能化大型热处理炉、环保型喷砂、喷漆等配套设备,覆盖了关键零部件的下料、铆焊、机加、退火、喷涂等全部工序;盾构总装方面,公司引入了智能仓储系统、激光检测仪等智能制造和检测装备、系统,逐步实现了产品零部件柔性制造,提升了盾构机总装效率和质量;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制造方面,公司在河南新乡建成了水平运输产品的铆焊、轮对及转向架装配生产线,实现设备整体自制能力与常态化环保管控能力的同步提升。公司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全面投产,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和核心部件自制能力,大幅提升了隧道掘进机智能化制造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2022年9月,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专用设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产业园将以“智能制造、工业4.0”为目标,围绕隧道掘进机、隧道施工专用设备设计、工艺、制造、装配、检测、运维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搭建智能设计平台,智能制造、装配、检测平台以及智慧管理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建成适应客户定制需求、高效率、高质量、绿色化的智能工厂。

  2.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重载高锰钢辙叉生产基地,通过采用新技术和优化结构设计及辙叉成型工艺,成功开发了Ⅱ代高锰钢辙叉,具备年产20000组道岔、40000根高锰钢辙叉的能力;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的6000吨锻压智能道岔生产线,行业内首台成套自动化合金钢热处理生产线、辊压生产线,合金化高锰钢冶炼和热处理、细晶成形、预硬化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高能数字射线检测中心,具备金属材料及构件的高能数字射线、超声、渗透及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能力,实现了无损检测需求的全覆盖,满足公司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通过全面推广生产信息化系统应用,实现了订单全过程BOM化运行。

  3.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武汉特种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重型厂房和大型全流程生产线,拥有起重运输设备60余台套,大型数控下料机7台,半自动切割机20余台,加工中心、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类加工设备50余台套;拥有自动化焊接设备及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生产管理平台,打通了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信息桥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山海关、宝鸡、扬州、舟山、如皋、九江、武汉、南京、中山等生产基地,年产各类钢结构达160万吨,基本覆盖了国内桥梁钢结构市场较集中的长江经济带、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等区域。2022年,国内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舟山生产基地投入使用,钢结构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公司积极推动钢结构加工制造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首个钢结构智能生产示范线,搭建了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可实现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开发了超声检测监测系统,实现多点、异地实时无损检测过程监测,完成了钢结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开发,大幅提高检测效率。

  (三)数字化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赋能既有产业。全面开展数智升级工程,以数据池为基础,以制造项目为主线,以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正式启用,在盾构、钢桥梁、道岔等5个业务领域,实现了生产计划、车间执行、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的一体化应用,生产单元自动化、智能化技改与升级稳步实施,产线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持续为企业提供稳定的IT基础设施资源和安全可靠的云化服务;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全面汇聚多维度数据信息,努力打造盾构数字孪生工厂;全面实施车间工业物联网,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以及关键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实现海量数据(603138)高速接入、传输、共享,为高效生产、运维提供保障。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荣获信息化类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荣誉33项,获得省部级认定的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14项,承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信息化项目11项。报告期内,“中铁工业管理决策分析系统”等两个项目获评“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优秀项目”,“重载辙叉智能制造绿色车间”等两个场景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试点示范”,“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盾构产业4.0示范基地”入选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四)品牌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优势和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品牌价值评价,中铁工业2022年品牌价值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5亿元。作为“三个转变”首倡地、中国品牌日发源地,公司把品牌建设与市场开发、科技创新、质量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加强传播策划,增进品牌美誉度;完成了中国品牌博览会线上展厅制作搭建,亮相“中央企业装备制造创新成就云展览”,受邀参加以“中国品牌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世界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试验线竣工仪式先后获得近200家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全网阅读量超1亿人次;“雪域先锋号”盾构机、兴国“红轨”等高端装备模型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公司亮相德国宝马展、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世界级、国家级主题活动10余次,累计在中央媒体刊稿635篇,在地方、行业、财经等各类媒体宣传突破2000篇。2022年公司《以“三个转变”首倡地担当打造高端装备世界品牌》《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见证百年山桥》两个品牌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共工号”入选“2022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荣获“新时代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等荣誉,公司品牌优势持续增强。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四项费用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受益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碳”、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以及创新升级不断加快、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公司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发展既面临诸多挑战更蕴含较多机遇。

  在挑战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中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对我国产业链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出于重点产业安全需要,大力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加之世界制造业中心继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制造业全球分工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制造大国地位面临挑战;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在机遇方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跨年度政策的协调衔接,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台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将在2023年持续释放。从行业政策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国将继续稳定制造业的经济地位,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公司优化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将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促进公司在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载体建设(如地下管廊、5G基站、智能路杆等钢结构构筑物)等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公司高端装备产品在抽水蓄能电站等绿色工程建设方面和绿色清洁的矿山开采方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

  未来隧道施工装备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目前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平稳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仍然是盾构机的重要市场,此外,雄忻(雄安新区-忻州)高铁、津潍(天津-潍坊)铁路等重点项目的陆续落地,隧道掘进机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市场前景广阔;随着隧道掘进机技术及土建工法的不断发展创新,隧道掘进机应用领域逐步从城市轨道交通向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市政、能源、综合管廊、煤矿等新兴领域扩展,未来水利水电、抽水蓄能及矿山建设领域将迎来需求高峰;此外,随着盾构机/TBM保有量的增加,常规盾构机/TBM再制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二是在市场需求方面,未来国内外市场对盾构机/TBM产品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国内常规盾构机/TBM市场存量较大,行业竞争将会不断加剧,需要以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为导向,以大直径、异形、适应高海拔复杂地质的盾构机/TBM产品研发制造为重点,进行精准有效地创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不断提升“高品质、低成本、智能化”核心竞争力,提供差异化产品和优质服务,扩大领先优势。三是在转型升级方面,未来盾构机/TBM产品将会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实现升级换代,因此,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智能控制及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新型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数字服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

  未来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铁路市场招标节奏显著加快,2022年大中型铁路市场招标总额近7000亿元,铁路施工装备的需求将会增加;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有助于市场规模升级扩容,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及海外市场将成为重要拓展领域,特别是在海工和港口装备如岸边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等方面将会有更多市场空间。二是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成套化、智能化、高端化是新发展方向,适用性强、性能更优的产品具有突出比较优势,要加快提升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特定功能和应用领域提升配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集成服务能力。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道岔业务

  未来道岔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国内道岔市场进入成熟期,高速铁路由设计建造阶段逐渐转入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阶段,短线城际铁路、专用线铁路逐渐成为主要市场,道岔维保及“后服务”延伸是重要发展方向,有利于道岔市场扩大增量;全球铁路维保升级等将促进海外道岔市场增长,将成为道岔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二是产品竞争出现层级差异,其中普速道岔技术及制造门槛相对较低,成本竞争是关键因素;高速道岔、重载道岔仍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竞争相对缓和,需要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

  未来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为桥梁钢结构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钢结构业务将逐步向市政钢结构、景观钢桥梁、海上风电、光伏等细分领域渗透,钢桥梁维保业务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空间较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推动钢结构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其中装配式钢结构将迎来快速发展。二是在竞争格局上,依然保持“强者恒强”的规模效应,“大、新、难、特”钢结构制造技术和工艺要求高,需要持续创新发力,进一步增强技术、质量、成本等领先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3.新兴业务

  (1)新型轨道交通业务

  未来新型轨道交通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新型轨道交通产品承担大城市主干交通支线或接驳线、中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等任务,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到2025年要实现新增运营里程6000公里,预计“十四五”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累计投资额1.8万亿元;在构建1小时通勤圈政策的牵引下,加之“轨道+物业”综合发展模式不断深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占比第二高的市域快轨,将迎来较大增量。二是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和磁浮列车等中小运量交通工具整体处于市场培育期和产品导入期,投资拉动是占领市场的关键要素;在产品开发上,要以“低速、低成本、低运量”为突破口,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打造,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实现突破。三是工程投资建设模式加速变革,投资多元化、投建营一体化将成为主流,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积累相关资质业绩、技术装备、专家人才等要素资源短板,抢先取得竞争优势。

  (2)新型科技环保业务

  未来新型科技环保业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市场拓展方面,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改善的关键时期,在绿色低碳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重点发力,整个环保产业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将深化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治理,同时国家将加快补齐城镇市政污泥处置设施短板,环保设备设施市场具有广阔前景。二是环保装备产业竞争充分,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变,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差异化、集聚化发展趋势,产品成套化、系列化、智能化将是重点发展方向,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专业化水平,做强细分领域市场。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承上启下建成制造强国的重要五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效益提升和价值创造为重点,坚守制造主业,强化创新引领和管理变革。通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通过持续对标世界一流,实现从基础管理到品质塑造的跨越;通过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向工业制造基础高端化、供应链现代化、服务定制化迈进,提供系统性集成平台,打造全球高端知名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新工业企业,为“十五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将围绕客户应用价值需求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集成体系,打造智造工业、数字工业和平台工业,努力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工业制造商、综合服务商和投资运营商,向新时代世界一流“三型三商”高新工业企业全力推进。一是坚守制造主业,打造智造工业。以满足服务国家重大需要、市场需求,加快重大装备和核心产品技术创新,持续巩固提升关键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创新的新格局,保持行业引领优势地位。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进行智能制造总体布局,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制造高端、高端制造,打造更多国之重器,服务更多国家重大工程。二是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工业。实施数智升级工程“2247”总体规划,建设网络和云中心2个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网络信息安与标准编码规范2个保障体系;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主线,具备数据治理、采集、分析和挖掘4个能力;完成数据贯通、智能设计平台建设、智慧生产体系构建、智能运维服务提升、盾构4.0示范工厂建设、新型数字化产业培育、运营管理平台提升7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工业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强智能制造信息化“一中心、三示范”成果推广,加速工业互联网在管理、生产、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推进智能设计、智慧生产、智能运维、盾构4.0示范工厂建设,向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智优的数字工业目标推进。三是提供系统方案,打造平台工业。积极推进装备制造、工业产品和工程服务融合发展,以产品带动专业服务,以服务促进产品优化,围绕应用场景和个性化需求,高质量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系统集成,打造智造型、数字型、平台型工业,努力构建以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系统产品服务为主的工业生态。具体业务板块情况: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一是突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持续巩固“卡脖子”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课题攻关,推进进口零部件国产化、产业化,确保供应链自主可控,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二是强化市场开发,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集成服务能力;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快建立完善的服务产品体系,提高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以差异化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形成企业竞争新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发新市场;加快再制造业务布局,提升再制造核心能力。三是强化质量管控,提升制造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加快全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升级现有云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平台型企业,建立产业生态圈。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一是实施归核化发展,围绕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路径,侧重实用性创新,提供智能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立足提供施工综合解决方案支持业务,围绕特定功能和应用领域研发定制化产品,提升业务组合产品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快迭代升级,对大型专用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实现“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三是巩固保持传统市场地位,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向非交通领域延伸,充分研究岸线省市海洋经济圈及内河交通枢纽省市的市场需求,大力推广海上风电装备、生产安装平台、施工运维船舶、港口装卸等施工装备,以产品的智能化、大型化、专业化及绿色化为突破口,推动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向新领域拓展,开辟新市场。四是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供比较优势更突出的产品和服务。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

  (1)道岔业务:一是加大在设计、零件通用性、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巩固和保持领先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塑造低成本、高品质能力,拓展新应用领域。三是通过整组销售与分层销售的互为促进,强化滚动营销,紧盯“二次开发”,挖掘在建项目市场潜力;紧跟国家“走出去”战略,创新经营方式,加快国际市场开发。四是拓展道岔后服务市场,从提供产品向综合服务推进,依托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新产品推广、实地勘察、特殊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保持业务的持续发展和利润多元化。五是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强化核心竞争力。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巩固行业领先优势;二是精耕“大、新、难、特”桥梁钢结构市场,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市场的领导地位;在建筑钢结构、市政钢桥梁领域精准发力,在公共设施、风电和海工装备等领域积极突破。三是强化成本管控,有效应对原材价格波动,落实落地精益制造,提升成本竞争力。四是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桥梁+”业务模式,向产业链纵向发展,提升盈利水平。

  3.新兴业务

  (1)新型轨道交通业务:一是创新商业模式,以低速低成本低运量高品质为突破口,通过“投建营一体化”,打造示范线和样板工程,以建促营,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化发展。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技术和工艺,掌握核心技术,以高品质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以新型轨道交通领域整车及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涵盖规划设计、项目投资、施工建设、车辆制造和运维服务等各业务领域的新兴产业,增强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2)新型科技环保业务:一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基建,在无废城市、资源化利用、绿色建造等方面,加强环保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的前瞻性综合研究,抢占先机为行业绿色制造、绿色施工提供经济、好用、亟需的咨询方案、成套产品和技术服务。二是推动产业由单点治理向系统化、协同化综合治理转变,聚焦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固废治理领域,打造细分行业领先的新锐力量。三是加强产品研发,在固废、水处理等领域,在智能型、节能型环保设备方面实现突破。

  未来新兴业务:着眼公司未来发展,在保持核心主业的基础上,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准发力构建发展布局,部署业务增长新引擎,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落地,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545亿元,营业收入计划296亿元,营业成本计划242亿元,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该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济下行风险、宏观政策调控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等7类风险。

  1.经济下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一方面,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预期转弱、需求不足、供给冲击的“三重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乏力。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可能对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住“新基建”“老基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制造为本”理念,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产业(300832)落地见效,形成企业发展的新动能,稳住规模基本盘;通过强化市场营销,调整经营结构,提升经营质量,有序推进海外营销属地化建设,全力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提升管理能力;通过推进“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科技攻关,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2.宏观政策调控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及其他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及其他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基建建设投资规模关联度大。国家基础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变动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紧跟国际、地方投资建设热点,分析经济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规避政策性风险;通过与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产业换市场、技术拓市场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经营风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研究国家针对未来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走向,通过对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结合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研制引领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形成市场与研发的良性互动,打造新的市场空间。

  3.行业竞争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结构等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市场竞争对手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等。随着铁路建设投资放开、投资结构和模式不断创新,2022年铁路市场招标创历史新高但储备项目不足,城轨、市政、公路等传统领域规模缩减且赛道拥挤,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降低,产品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构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整体推进产线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变革,有效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在盾构机/TBM业务方面持续巩固提升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成果,突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巩固扩大科技型创新企业的领先优势;在工程施工机械业务方面做好产品集成开发,实现精准创新、有效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道岔业务方面,在产品设计、工艺提升、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和巩固与重点客户的合作机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和市场规模;在钢结构业务方面,精耕“大、新、难、特”桥梁钢结构市场,提升技术领先优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强化责任成本管控,推进精益管理,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4.安全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掘进机、道岔、桥梁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过江过河通道、跨路通道、城市轨道及其他公共交通基建工程项目,可能在生产制造、安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生产、施工或运营事故的风险,给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持续推动安全质量管理提升,强化安全生产和质量管控,完善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制造、施工全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稽查队伍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安全质量稽查机制,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消除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不断创新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努力将安全质量风险降至最低。

  5.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涂料、焊材及机械产品重要部件等,尤其是钢材占总成本比重较高,主材价格波动将对产品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部分设备、机械产品零部件等需要同供应商合作开发或向供应商采购,个别产品需要使用进口零部件,若主要供应商供货情况发生重大调整,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地缘政治、极端天气等因素将造成相关商品价格波动加剧。

  应对措施: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分析重大事件、灾害等对企业供应链冲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延展与主要供应商合作深度,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打造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原材料价格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分析,研判价格波动趋势,强化项目成本预算编制,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调整项目投标价格,降低风险;精准研判市场经营情况,提前备料,锁定价格;加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推进零部件国产化、通用化;加强供应链各方安全信息的反馈沟通,强化产业链协同,对于部分关键配件,提前储备安全库存,预防供应链安全风险。

  6.海外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带来外部供给中断、需求下降以及全球价值链波动等风险,出口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弱化;产业链调整在逆全球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长期持续,全球供应链成本和不稳定性增加;通胀持续将促使高通胀经济体央行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减速乃至衰退;国际政治形势变动、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干预及文化冲突等因素可能增加海外项目履约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推进海外经营“属地化”管理,加强海外业务精细化设计和实施,积极创新海外营销模式,通过网络营销、协同营销、代理销售等方式对接海外客户,提升海外经营能力,实现更多滚动经营,着力提升市场份额;二是提升履约水平,强化过程监控和预警,以过硬的产品服务质量推进“以干促揽”;三是完善境外合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境外市场开发、投资等经营环节的合规管理,全面加强经济制裁、出口管制、涉密、资产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努力提升境外合规管理能力;四是建立国际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海外经营风险。

  7.关联交易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铁(601390)为全球最大基建承包商之一,公司与中国中铁及其他关联方存在一定数量持续的经营性关联交易。

  应对措施:继续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相关制度,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要求,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提前完整预估交易额度,及时、充分做好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确保关联交易行为程序合法、交易对价公允。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