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万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权益大年 旗下多只产品赢了业绩输了规模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20-12-05 17:55:21

(原标题:申万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权益大年 旗下多只产品赢了业绩输了规模)

记者 | 张桔

在爆款产品频出的2020年,申万菱信基金未能收获一只爆款权益产品,这使得公司最新规模又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只产品的年内业绩虽然表现不菲,但规模上却令人失望,甚至有的还出现清盘警报声。

爆款权益产品频出的2020年,内地基金公司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年内成功收获爆款产品的公募基金普遍日子过得滋润,而募集成绩不理想的,则只能勒紧裤腰带度日,这其中就包括总部位于上海的申万菱信基金。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申万菱信基金在内地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8位,相比中期排名后退一位。从公司新发产品情况看,年内惟一的爆款产品来自于债券领域,若从权益类阵营来看,剔除量化和偏债混基外,公司年内惟一新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是申万菱信医药先锋,然而其最终募集金额仅有8.7982亿元。“公司没有权益爆款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领军人物,虽然公司老的基金经理孙琳、俞诚今年都有新基金发行,但是就他们的影响力来说,暂时还达不到爆款基金的要求。”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表示。

同时,从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一方来看,《红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该公司目前的权益类基金经理约为12人,其中多数基金经理的资历和业绩回报较为平平,即便其中有短期业绩较为出色者,也难以让产品规模有效放大。当然,随着原农银汇理的明星基金经理付娟跳槽至申万菱信,并出任申万菱信新经济基金经理后,她或许在明年的权益产品大战中,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惊喜。

多只权益类基金赢了业绩却输了规模  

从年内发行的新品来看,申万菱信基金在2019年没能发行成立一只主动权益类产品,2020年上半年同样是一片空白,而今年年内“惟一”的主动权益类新品申万菱信医药先锋也是成立于11月16日,基金契约规定,重点投资在中国境内和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类公司。然而遗憾的是,在今年爆款产品发行频出的大潮中,其最终募集份额仅有8.80亿份。

就产品发行规模一般的背后原因看,除了与这只主题基金发行时医药板块的市场热度已经大幅降温有关外,与在任基金经理也有一定关系。资料显示,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之一孙琳的从业时间虽然接近7年,但从其过往所管产品来看,似乎并非专注于医药领域,同时天天基金网的资料也显示,其似乎也并非出身于医药的科班。同时,与孙琳配合管理的基金经理杨扬还是一位出道尚不满1年的新人。在如是情况下,公司年内惟一的主动权益新品错失爆款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从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存续产品来看,尽管今年基金市场规模得到了大幅增长,但公司产品规模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公司目前的普通股基、灵活配置、偏股混基三类产品中,按照三季度末的份额看,仅有新动力、新能源汽车、盛利精选、创业板量化四只基金规模突破了10亿份,而规模不到2亿份的袖珍权益类基金则将近10只,尤其是竞争优势和行业轮动两只基金的规模排名基本垫底权益类。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基金产品的业绩不够优秀才导致规模没有起色呢?如果这样武断地定义,则显然是有些片面的。

首先看公司规模“垫底”的主动权益类产品申万菱信竞争优势,其三季度末的规模为0.27亿元,大约45%的收益水平在同类基金中位居中游。从基金目前情况看,虽然该产品原基金经理孙琳于7月中旬离任,接任其位置的是一位年内才出道的新人廖明兵,但廖明兵在接管后勇于创新,将老将孙琳二季度持有的中信证券、恒瑞医药、贵州茅台等核心资产标的在三季度期间悉数放弃,取而代之的是龙蟠科技、鸿路钢构等多只年内强势股,从三季报前十大重仓市场表现看,除了亿纬锂能在三季度期间表现一般外,余者均获得不菲的上涨,进而也使得产品净值在三季度期间能够上涨14%,明显好于同期沪市上证指数表现。然而遗憾的是,或许是基金经理的知名度不高,即使有如此好的业绩表现,也无法阻止清盘警报响起。

再以另一只规模垫底的申万菱信行业轮动为例,其成立于2017年的9月底,在2018年迄今的年度同类基金业绩排名中,该产品业绩排名逐渐提升,从同类产品的后三分之一位置提升到同类产品的前三分之一位置。但是同样遗憾的是,该产品的规模却在逐年下台阶,从2017年末的6.54亿元下滑到2020年半年末的0.95亿元,产品规模大约缩水了85.47%。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或许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上。数据显示,虽然基金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申万菱信行业轮动却已经经历了三位基金经理,目前的基金经理林博程是今年5月中旬才上任的,而前两任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也不长,均未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就匆匆“下课”。如此情况下,要想培养起基民的用户黏性基本希望不大。

庄正指出:“申万菱信在权益领域里比较重视指数基金或者量化基金。目前公司开始重视主动量化基金的配置和发行,比如俞诚今年从被动量化的指数基金到今年管理主动量化。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大规模成本才可能下降,因此对发行不占优的中小型公募来说,主动量化是一个较好的出路。而通过指数基金的积累过渡到主动量化是有一定优势的。”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团队问题浮现

公司指望老将付娟救场或有一定难度

其实,若深入分析申万菱信权益类基金经理团队情况可发现,旗下产品规模不佳或与其长期缺乏领军人物有关。《红周刊》记者统计发现,若不包括刚上任的付娟,公司此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包括孙琳、杨扬、徐远航、任琳娜等在内有11人,单纯从人数上看,对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来说,这一人数并不算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多位基金经理是在近一两年提拔上任的新兵,比如徐远航的任职天数仅为143天,杨扬的任职天数仅为167天,廖明兵的任职天数仅为143天,周小波的任职天数为156天, 而夏祥全的任职天数甚至仅为43天。对于这些经验欠缺且多数人士还单独管理产品的新人来说,接下来的跨年战役或许才是真正考验他们功力的时刻。

当然,相比这些新秀,公司的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在今年的牛市结构性行情中却摔了个跟头,例如管理着申万菱信新经济的林博程就是如此。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目前他在基金经理岗位任职时间超过两年半,但是该基金自2018年以来的同类产品排名中一直平平,年内的表现仅在987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742位。

究其原因,或许与基金经理换手率高且未能准确选中强势股有关。从基金二季报和三季报中的十大重仓股变动来看,林博程在三季度期间大幅更换9只股票,仅留下三七互娱一只。然而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三七互娱所属的网游概念板块仅在“战疫”早期短暂走红后就销声匿迹了,迄今年内的股价涨幅仅在10%一线。

从基金经理此次调仓看,可谓失败,被调出的亿纬锂能、立讯精密、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在近一段时间的光伏、新能源行情中均表现不俗,而新进的松井股份、完美世界、海信视像等在三季度期间的表现却非常不佳,惟一值得肯定的只有新进的头号重仓股龙蟠科技,三季度期间涨幅高达71%。或许是公司从多方面原因考虑,新加盟的老将付娟从9月21日起也出任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由两人搭档共同管理。

那么,在老将孙琳年内上阵带货效果不佳的前提下,昔日农银汇理的明星基金经理付娟会给公司带来权益产品爆款希望吗?天天基金网显示,付娟目前的累计任职时间超过孙琳,已经接近了8年半。在农银汇理期间,付娟所管理的前两只基金产品的任职回报均实现了翻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曾经农银汇理的投资总监,她并没有管理中大型基金的经验,此前任职回报翻番的中小盘和消费主题的三季度末规模也不到10亿元。同时,作为女性基金经理,记者发现其擅长的领域应该也主要集中在大消费之中,从老东家时代的基金重仓股来看,她似乎对科技、新能源等板块的能力圈覆盖有所欠缺。而身处爆款权益时代和结构性牛市行情中,如果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相对单一,则势必会制约产品的业绩高度。毕竟付娟走红的时期,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和监管环境与如今截然不同。

虽然如此,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上海某券商的基金分析师对其还是出言肯定:“付娟的投资策略算是比较灵活的,在前瞻性布局上,自上而下地观察逻辑、前瞻布局,然后从产业的中观层面自下而上地发现机会。因此在付娟较长的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阶段性的行业切换。”

缺失货真价实的科技主题

疑似没有港股投资资格   

Wind资讯数据显示,如果将A/C两类分开统计的话,目前申万菱信基金的偏股混基、普通股票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三类产品合计约有20只,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公司缺乏对主题产品的全面统筹安排。

首先,公司的主题类产品数量和种类明显缺失,除去消费增长和新能源汽车外,公司近期才补上了医药主题基金的缺口。但是,申万菱信并没有科技、沪港深、红利主题等其他主题类的基金产品,特别是科技主题类产品的直接缺失成为公司之憾。从公司产品的投资目标来看, 记者发现申万菱信智能驱动实际是最为接近科技主题的主动权益产品,契约中表示基金是重点投资于与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智能化相关的企业。 

但是,从申万菱信智能驱动的重仓股来看风格漂移明显:今年一季度,除去立讯精密之外,其余九只重仓股均与产品的主题相距甚远;在基金的二季报中,这种风格漂移的思路依然延续,五粮液、泸州老窖、美的集团等核心资产类标的依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到了基金三季报,记者发现虽然科技股的比重有所提升,但十大重仓股中依然充斥着吉比特、完美世界、分众传煤、三七互娱、美的集团等非科技类的股票,数量占比仍达一半。

除去缺失货真价实的科技主题外,申万菱信实际上目前也没有一只沪港深类的基金产品。不仅如此,更大的问题在于公司在重仓股区域覆盖中,对于港股部分几乎呈现出零覆盖。根据《红周刊》记者对上述三类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不完全统计,在全部权益类基金三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中,记者没有发现任何一只港股的身影,这与腾讯、美团几乎成为行业标配的大趋势有些格格不入。对此,记者联系了该公司客服人士询问是否公司具有港股投资资格,但对方表示也不清楚。“该公司很多权益产品存续时间较长,最初的基金契约中没有规定要投资港股。”前述上海券商的基金分析师直言不讳。

综合来看,在后分级时代,申万菱信基金公司的创新能力略显不足。同时,《红周刊》记者发现,即便是现有的创新类品种,该公司的一众量化产品在今年的业绩比拼中已经渐渐掉队。Wind资讯数据显示,公司目前的权益量化产品包括了申万菱信量化小盘、量化成长、量化驱动、创业板量化精选、量化对冲策略等,其中量化精选、量化对冲策略是10月底刚刚成立的产品,另外三只基金均在今年遭遇业绩的滑铁卢。其中,截至最新收盘,量化小盘的净值增长率仅为28.88%,量化成长的净值增长率约为33.50%,业绩相对最好的量化驱动业绩也不到50%。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济安金信基金分析师程颖指出:“中小型基金公司强于大型基金公司的地方,就在于产品设计上可以更为灵活,中小型基金公司应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差异化特质的产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特色化发展路线,做精做强。”

(本文已刊发于12月5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产品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