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周黑鸭2019年净利再度下跌 欲加速推进特许经营“渡劫”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0-04-02 10:54:00

(原标题:周黑鸭2019年净利再度下跌 欲加速推进特许经营“渡劫”)

在2018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后,鸭脖巨头周黑鸭2019年仍未摆脱这一业绩阴霾。

3月31日晚间,周黑鸭发布2019年度初步未经审核业绩,报告期内,该集团营收为31.86亿元,同比减少0.8%,净利润同比减少24.6%至4.07亿元,毛利亦同比下降2.5%至18.01亿元。

事实上,自主业困顿之态在2018年开始显现后,2019年可称得上是周黑鸭的“大改之年”。除了启用新管理团队外,这个坚持了17年直营模式的鸭脖界巨头终于正式“改口”:启动特许经营,将商业模式升级为直营特许经营。

这一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其有望借此逆袭的信号。不过,根据目前的数据,这一被寄予厚望的新商业模式,暂未能为周黑鸭创造利润。《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对于2020年的部署安排,周黑鸭将“完善‘自营+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加快特许经营拓展”列为6大发展战略之首。

1

净利下跌近25%

2019年,周黑鸭的日子仍不太好过。

其倚重的自营门店业务增速撞上天花板。翻开财报,该公司86%的营收来自于自营门店收入,但2019年这一板块的营收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3%。

财报还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周黑鸭全国自营门店数量达到1301家,其中,新开设229间自营门店,同时因门店绩效考核不达标、市政改造等原因调整关闭自营门店216间。如此看来,净增的这13家门店似乎并未给周黑鸭营收带来显著增长,反而出现下降。

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周黑鸭解释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自营门店收益减少3590万元,分销商收益減少5220万元,不过得益于积极推广线上销售,2019年线上渠道较2018年增加5390万元。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曾对记者表示,直营模式下,店面的管理和盈亏均由公司统一负责,虽然能较好保持统一品牌形象,无需与加盟商进行利润分成,可获取高溢价和高毛利,但其经营更加重资产化,投入与产出时间差较长。

这意味着,对于这家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公司而言,自营门店越扩张,其在人员、工厂、门店租金等各方面投入的成本也将持续上升。周黑鸭在财报中也提及,由于其门店网络扩张有关的门店租金、销售人员薪金福利以及由于地域扩张产生的运输开支均有所增加,其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上升4.7%。此外,销售成本也由2018年的13.6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84亿元,原因是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新加工工厂投产后折旧增加以及劳工成本上涨;同时,为了支持业务扩张,增加人力使得行政费用同比上涨25.6%。

在经营开支及成本持续增长的多重挤压下,周黑鸭2019年度净利润下降24.6%。周黑鸭表示,随着各休闲类食品为了争夺年轻消费市场纷纷进入卤制品赛道,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猪瘟疫情导致禽肉类需求大增,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采购方面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提高。此外,电商红利逐渐消失、新兴食品对消费者的分流,都是需要面对的行业压力。

2

告别单一经营模式

眼下究竟应如何走出业绩阴霾?就目前来看,周黑鸭给出的答案是告别单一经营模式。

2019年11月18日,周黑鸭正式对外宣称开启特许经营模式,并与广西铭和食品公司(下称“广西铭和”)完成首批特许经营商签约。

周黑鸭方面曾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周黑鸭的特许经营商,可以得到从门店选址到供应链物流、门店设计装修、销售运营、人员管理和品牌营销全方位的支持。而根据周黑鸭提供的特许经营相关资料,城市规模不同,投入资金也不一样,市级特许经营的初始资金不少于500万元,这笔资金包含建店的投资成本、品牌保证金等。

而据一位零售行业的分析师认为,周黑鸭选择特许经营模式,是希望借助其他经营者的资金、运营场地、人力等资源快速扩张门店,同时对特许经营门店的运营和品牌呈现保持一定的控制力,维护其统一的高端品牌形象。“这并非绝味食品采取的加盟模式”。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周黑鸭已陆续于4个城市签约3家特许经营商,其中5家店已投入运营。“2020年,本集团会按照既定计划,加快推进特许经营业务的拓展。”其在年报中如是表述,而根据该公司此前规划,未来5年,特许经营门店将超过自营门店。

“进军特许经营模式,将成为周黑鸭门店扩张,快速占领市场的同时,降低新店培育期亏损对公司业绩造成压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称。

目前来看,周黑鸭正在“多条腿”走路。除了启动特许经营,2020年3月中旬,其还启动渠道经销商招募计划。而根据相关资料,截至目前,周黑鸭已进驻盒马、today、沃尔玛、Eleven7等多个商超便利店,以锁鲜装售卖为主。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及该公司新高管团队正在打造另一个周黑鸭,而‘再造’成果究竟如何或者还需时间验证。”上述业内人士如是称。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