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7-19 13:08:27
(原标题:聊聊罗博特科的估值逻辑)
随着博通、英伟达、台积电等业界大咖持续发布 CPO 产品和路标,罗博特科的热度开始从底部爬升。到了 6 月,国内通信泰斗韦乐平公开演讲《CPO 将成唯一选项,我国光模块产业得有点危机感》,点评国内光通信产业链。7 月17日,随着 CEO + CTO 的炉边谈话(英伟达 + 阿里巴巴),公开指出未来 20 年,在后摩尔定律时代,要靠 CPO 技术实现桌面大小的芯片(巴掌大的 CPO 芯片开始量产),CPO 技术达到热议的高潮。
很多朋友问我:“CPO我已经听到了,但罗博特科值多少钱呢?”。现在我就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必须有收入、有利润,才能给估值。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一级市场根本就不存在(很多创业企业的A轮没有营收,B轮、C轮都没有净利润)。Tesla在2020年市值突破一万亿美金的时候,全球EV车的销量才20万辆。宁德时代在2021年登顶1.7万亿市值,才几十GWh的电池销量。比亚迪市值超过一万的时候,最大的单款车型是汉,月销量才刚刚达到7000辆。
我们买母鸡,不仅是看它现在下了多少蛋,更要看它未来下蛋的能力。
创新药领域,最近半年很多相关股票涨了 2 - 3 倍。这些创新药企业大部分都还处于烧钱阶段,预计 3 - 5 年后才能够盈利。为什么它们的股价可以如此疯涨呢?这是因为一旦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家就开始关注,一旦未来研发成功,就会创造巨大的收益,就如同会下很多蛋一样。所以,把未来成功的概率(风险)折算后,创新药的典型估值模型如下:
案例:某 III 期药物峰值销售额 15 亿元,成功率 60%,折现率 13%,则现值约为 6.5 亿元。
产业周期与估值模型的关系,大体遵循:市梦率 -> 市销率 -> 市盈率,这样的顺序,用下面的图表呈现:
在一个新兴产业的初始萌芽阶段,由于难以对市场空间及未来盈利能力进行精准测算,资本市场通常会基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开展博弈,暂且将其称为 “市梦率”。进入商业化验证期以及产能扩张的初期阶段,订单数量及其增速等情况具备一定的可辨识度,此时,业内主要运用预期市销率(TTM_PS)对资产进行评估。而当产业开始实现盈利时,评估方式便会转变为采用标准的市盈率(PE/PEG) 。
新兴产业,设备股先行
玩过搭积木的都知道,先有模具才能做出花样。新兴产业也是这个理,真正起风时,最先受益的往往是卖 “工具” 的设备股。资本市场有句俚语:“设备股吃第一席”。
宁德时代投产,得先购买先导智能的卷绕机、匀浆机,这些设备商的业绩比电池厂更早兑现。锂电池在 2016 - 2018 年经历过补贴退坡的萧条期,真正火起来,是在 2020 年 Tesla 上海工厂投产之后。然而,先导智能在 2015 年上市后,股价一路上涨,从 0.5 元涨到了 80 元,涨幅达 160 倍,锂电设备的上涨行情,足足领先行业4年时间。
所以说,新兴产业的设备股,会领先启动(2-3年),更适合用市梦率 + TTM_市销率。在早期,市梦率为主,当有比较稳定订单的时候,过渡到TTM_市销率。
海外的参考
海外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历史悠久,去追究在早期的时候,市销率已经没有数据支撑了。但是,本人研究发现,在2002年,互联网真正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半导体设备股,比如应用材料和泛林公司在2004年前后,PE达到了230倍。日本的半导体设备龙头,东京电子在上世纪90年代较长时间保持在300倍以上。
海外的历史数据说明,新兴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阶段,设备股都会经历一次大幅度拉升估值的阶段。2024财年,可对比的半导体设备股,全球半导体封测设备龙头Advantest的市销率为15倍左右。
国内的参考
国内半导体大发展,是2018年大基金推动的国产化浪潮,以此作为半导体设备的真正发展阶段,进行还原分析:
在行业的早期,国内半导体设备享受了超高的待遇,据统计,2019-2020期间,我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平均PS超过65倍。A股的半导体设备商芯源微创造了 PS 达 300 倍的神话。
除了半导体设备,我国最近10年的新兴产业设备股的估值也挺诱人:
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捷佳伟创和晶盛机电这四小龙,是我国新能源装备的四小龙,高峰期的市值有两家过千亿(先导智能、晶盛机电),两家过500亿(捷佳伟创、杭可科技)。
1、市场地位更强悍
罗博特科深度布局光电共封装(CPO)领域,掌握核心装备工艺的关键技术。其自主研发的 CPO 制造设备,通过创新设计与精密工艺,实现芯片与光器件的高效集成,大幅提升光信号传输性能与稳定性。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公司不仅在技术指标上远超同行,还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壁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能够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牢牢占据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从客户群体看,清一色的业界顶流:菊花、英伟达、博通、Intel、AMD、台积电、日月光、Amkor、NASA、法雷奥…。
2、面向全球市场,空间广阔
AI数据中心的光互联,光芯片的数量从当前1000万cps,到2030年突破10亿pcs/年,市场空间增长至少100倍。
激光雷达、卫星通信、AR眼镜的光波导封测、穿戴设备光传感…,都是未来有数十倍成长空间的大市场,罗博特科光电封测设备在这些领域均处于领先位置。
3、成长期漫长(10-20年)
半导体的发展速度严重制约着AI的进步, moore-law追不上scaling-law。
全球范围内都在解决这个问题,7月17日,英伟达和阿里巴巴的CEO+CTO炉边谈话,就重点描述了这个场景,黄仁勋说到:“硅基技术确实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技术突破,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不过,其发展模式将迎来三方面转变:我们不再沿用过去将算力分散到单一硅芯片的方式,而是转向多复合芯片组合 —— 单芯片的时代已过,多芯片协同可实现更高级的功能。比如我们公司是最早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这些芯片组合会依托不同的基板运行,规模可能达到桌面大小;同时我们会应用一种名为 CPO 的新技术,通过电子层面的优化实现多维度、大容量的连接。这一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预计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我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当前的发展路径已足够清晰 —— 我们已经设计并构建了从十年内的系统,而十年后的技术框架我们已在规划中。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会有许多成果等待达成,你我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仍需为之辛勤付出。”
按照AI算力教父的解释口径,未来10-20年,CPO技术都是一个成长型的领域。
比较而言,国产半导体设备虽然享受了不错的估值定价(40-100倍的ps),他们的成长周期最多2-3年,市场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技术竞争力是区域级而不是全球性。
从终局看,罗博特科的光电封测设备业务板块的营收超过200亿RMB(交换芯片出光+GPU出光+HBM出光:130亿; 激光雷达: 20亿; AR+AI穿戴传感:20亿; 卫星通信:10亿; 其它光通信:20亿)。
如果黄仁勋的桌面大芯片梦想成真,罗博特科的营收预计超过300亿RMB。
罗博特科的当前产业周期阶段,大体相当于2016年而先导智能、2018年的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PS范围在50 ~ 100区间比较合理,下限低于50倍,则完全无法向过去的锂电、光伏和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交代。
合理的估值倍率: 50ps。
罗博特科的客户群都是数百上千亿美金大生意,订单动辄数亿美金,导致估值弹性空间非常大。根据当前的订单趋势,保守假设2026年的订单能达到35亿,收入确认达到25亿,那么2026年的市值在 1000-1500亿区间?
CPO 作为光互联的终极形态,其核心在于通过 3D 封装实现光电元件与芯片的深度集成,与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存在技术代差,不是一回事。不过,当前市场对 CPO 的认知,似乎仍较多停留在与传统光模块的关联层面,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机构研报,都有意无意在做等价化,系统性地将CPO曲解为一种光模块,导致同花顺、雪球等平台将CPO完全等同于光模块。
这种混淆,导致CPO的产业周期光模块化(只看当期业绩不看未来)、估值也光模块化(PE_TTM无法突破15倍),这是制约整个罗博特科还原正确估值的TOP1风险。
特别说明:本文仅为个人学习总结,对未来的趋势预测仅凭个人经验,大家理性辩证参阅,自我投资决策。欢迎任何人前来讨论,但情绪贴先删后黑。
$罗博特科(SZ300757)$ $半导体ETF(SH512480)$ $北方华创(SZ002371)$
雪球
2025-07-19
雪球
2025-07-19
雪球
2025-07-19
雪球
2025-07-19
雪球
2025-07-19
雪球
2025-07-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