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腹背受敌的“徽酒老二”迎驾贡酒:三季报营利双降,高端产品线收缩,全国化路径受阻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16:21:20

证券之星 刘凤茹

作为“徽酒四朵金花”之一,迎驾贡酒(603198.SH)虽然稳住老二的位置,但在行业深度调整与内外挤压中步履蹒跚。迎驾贡酒最新的成绩单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降,且已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

证券之星注意到,从前三季度收入构成来看,迎驾贡酒不仅依赖省内,且省内、外经销商数量势差进一步拉大。面对“茅五泸洋汾”等一线名酒的渠道下沉与省内市场的激烈内卷,迎驾贡酒的高端化战略遭遇增长瓶颈。不仅如此,报表中还反映出迎驾贡酒存在现金流收缩、存货周转天数攀升、合同负债下降等多重问题。

存量市场竞争下,在2024年未达经营目标之后,迎驾贡酒2025年能否实现76亿元营收与26.2亿元净利润的目标,正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2025年年度目标压力不小

2015年5月,迎驾贡酒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白酒行业第16家上市公司,与古井贡酒、口子窖和金种子酒并称“徽酒四朵金花”。曾一度被口子窖压制的迎驾贡酒,从2022年年报开始,重回徽酒第二的位置。

从经营业绩来看,徽酒老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根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迎驾贡酒实现营业收入45.16亿元,同比下降18.09%;归母净利润为15.11亿元,同比下降24.67%;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26.16%至14.74亿元。迎驾贡酒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消费需求疲软,营业收入下降所致”。

拆解来看,第三季度加剧业绩下滑趋势:Q3实现营业收入13.56亿元,同比下降20.76%;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39.01%;扣非后净利润降幅近四成。

证券之星注意到,自2024年四季度起,迎驾贡酒的营收与净利润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行业人士认为,酒业进入存量之争,迎驾贡酒开始面临“茅五泸洋汾”等一线名酒渠道下沉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省内竞争内卷非常严重。尤其是行业调整期,迎驾贡酒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根据迎驾贡酒2024年股东大会披露的信息,公司2025年全年计划实现营收76亿元、净利润26.2亿元。若要达到此目标,公司在第四季度需要完成约30.84亿元营业收入、11.09亿元的净利润。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迎驾贡酒就未能兑现定下的经营目标。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之下,迎驾贡酒2025年的年度目标存不小的压力。

全国化与高端化遇瓶颈

据公开资料,自2017年喊出“百亿营收”以来,这一目标便在迎驾贡酒的年度大会和市场动员中被反复强调。

在行业人士看来,白酒行业,一线酒企和二线酒企有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有没有打开全国市场。区域性酒企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开拓省外市场。

证券之星注意到,作为迎驾贡酒实现百亿目标的两大核心路径——全国化布局与产品高端化发展正面临瓶颈。

从收入占比来看,省内仍是迎驾贡酒的主阵地。今年前三季度,迎驾贡酒来自省内的销售收入为32.38亿元,省外收入为10.23亿元。

经销商层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迎驾贡酒省内经销商为771个,省外经销商数量606个。今年二季度末,迎驾贡酒省内经销商数量比省外多139个,到了三季度末,势差进一步拉大至165家。

据了解,迎驾贡酒将产品分为中高档白酒、普通白酒两类,其中:中高档白酒主要代表品牌有洞藏系列、金星系列、银星系列,普通白酒主要代表品牌有百年迎驾贡系列、简装酒系列。

分产品看,今年前三季度迎驾贡酒中高档白酒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约16.4%;普通白酒实现营收7.12亿元,同比下降29%。

分析认为,在白酒行业,品牌底蕴是支撑全国化和高端化的核心壁垒。迎驾贡酒品牌力是一大短板,使其未能跻身“主流名酒圈”。

多项指标亮红灯

迎驾贡酒虽居于徽酒第二,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一方面,本土企业呈现出一超多强、群雄混战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白酒市场呈强集中、强分化、强挤压的态势,一线名酒渠道下沉,“东不入皖”的情况也在被渐渐打破。

有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白酒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外来名酒整体规模约120亿元,占据25-30%的市场份额。

证券之星注意到,“腹背受敌”的迎驾贡酒,面临动销缓慢、存货高企的压力。迎驾贡酒存货由2024年末的50.43亿元增至今年前三季度的51.05亿元,流动资产合计为90.87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超过一半的流动资产都被存货所占据。存货周转天数也从去年同期的883.8天上升至1106天。

不仅如此,迎驾贡酒还面临财务压力。今年前三季度,迎驾贡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9亿元,同比下降38.13%,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合同负债是酒企业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显示了一家酒企的持续增长潜力。截至今年9月末,迎驾贡酒合同负债为4.82亿元,较上年年末的5.78亿元有所下降。这一指标的弱化,直接反映了经销商打款意愿的降温。(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