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31 17:17:35
(原标题:广交会上的“新外贸”:瞄准新兴市场做增量,让AI成选品主角)
广交会现场 魏彤/摄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你们有做尼日利亚的跨境业务吗?”一位尼日利亚采购商,操着一口熟练的中文向参展商询盘。几个来回过后,这位尼日利亚采购商已经加上了联系方式,约定进一步的合作。此类场景,在广交会的现场层出不穷。
10月31日,广交会第三期正式开幕。本届广交会前两期,已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6.8%,140家境外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增长9.3%,特别是来自欧盟、中东、美国、南美的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影响日趋深化。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分支,对外贸发展的影响深远。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2.06万亿元,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9.2%。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跨境电商企业如何搭车广交会抓住机遇?企业又该如何借助AI新技术实现提质增效?
跨境电商中,布局尤为关键,多市场布局已成为众多跨境电商卖家的共同选择,但各类企业布局方式不一。
商务部发布的《2025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2.15万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服饰鞋包、家用电器、数码产品占比超50%,美国、英国、德国是主要目的地,合计占出口额53.6%。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拉美市场增速显著,越南出口占比提升至3.7%,巴西、墨西哥合计占3.1%,成为新的增长点。
南方财经记者留意到,全球化布局已成为外贸企业的共识。一方面,跨境电商卖家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的政策、支付和消费习惯差异布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接带动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直接触达消费者。
全球支付平台PingPong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琳表示,早期PingPong主要服务的是国内客户,资金流转主要是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从第134届开始,客户群体发生了明显变化,亚非拉面孔的客户显著增多。
“这一届广交会来咨询的最多的是印度,另外中东国家来咨询的客户也明显增多。以前都是单个采购商来咨询,这届广交会来了不少印度本土小采购团,过去基本没有。”张琳说。
广交会现场 魏彤/摄
“这些客户很大部分长期在中国工作。他们在广州、义乌、香港等贸易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企业,帮助来华成本较高的欧美企业代采、代发。同时,他们熟悉供应链,能够代表欧美企业进行跨境贸易中转,根据需求列清单找客户。”张琳介绍。
另一方面,欧美传统市场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越来越多的跨境卖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分散经营风险,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崛起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消费品、电子产品以及小型家电,东南亚也逐渐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出口市场。
小家电参展商负责人Wendy告诉记者:“美国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增加了经营成本,因此除了原本的欧美市场外,我们开始也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南亚电商市场积极布局。但作为中小企业,我们的产品是否契合新兴市场客户心智,也是我们所担心的一点。”
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认为,新兴市场开拓的核心问题是卖家能否“读懂”市场,同一款商品不可能通吃所有市场,因此必须先研究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再倒推选品、供应链与合规方案。
“要结合能力匹配市场组合,有资金、有团队企业可以‘多平台+多国家’并行,把新兴市场当‘增量池’;而资源有限的企业,应先守住1–2个自己擅长且利润高的核心市场,再逐步外溢。”陈海权说。
其实,跨境电商不仅是简单地将国内消费品通过网络渠道售卖出去,其背后还有大量数字技术支撑产品竞争力。世贸组织发布的2025年世界贸易报告提出,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全球贸易额提升35%左右。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把跨境电商从“经验驱动”变成“数据驱动”:AI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率,还带来了个性化消费体验;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AI能够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实现精准的产品推荐和个性化营销策略,有效提高转化率和用户黏性。
“我以前通过传统渠道(人工)选品,包括参加广交会等展会,了解同行的风向。同时,通过海外客户的调研了解需求点,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回工厂开模制作。过程时间长,不确定性高。”来自美国的采购商Michael表示,“使用AI选品后,我们从以前1年1次选品更新,变成了现在1年3次的选品更新。有AI和大数据的支持后,我们实现了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广交会现场 魏彤/摄
陈海权表示,AI系统通过每天抓取大数据,把热搜词、评论情绪、价格等关键词做成标签,持续迭代产品线,不仅能够精确量化节省的成本,还能让企业抢先一步吃下红利。包括SHEIN、TikTok Shop、TEMU在内的头部跨境电商平台早已悄无声息地将AI应用在日常运营中。他们把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从‘人找货’转变成‘货找人’,从过去靠消费者主动搜索,到现在靠AI预测需求并主动推送商品。
可以说,AI已贯穿跨境电商全链路,例如用算法抓社媒趋势秒级迭代新品,智能客服全天候解答消费者疑问,模型预判关税与运价动态,AI数字人同步开播50国,让中小卖家也能跨境赚取全球利润。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不仅限于选品,而是更加广泛、深入。
“跨境服务最大的痛点之一是贸易欺诈。过去靠人工逐笔审核,耗时耗力,还容易漏掉关键线索,一旦遭遇诈骗,追赃难度极高。”张琳表示,“引入AI和大数据后,我们把海内外多家机构数据链打通,问题资金识别率直线提升,整体证据链完整且可追溯,速度也比人工快上几倍。”
除风控外,AI 还在材料审核环节提升了便利性。以前卖家要提交营业执照、提单等文件并进行人工逐页比对,现在实现自动交叉验证,让跨境收款从‘事后补救’变成‘事前拦截’,把风险压到最低,提高效率。
陈海权认为,未来的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AI的加持,应用好AI将为企业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用户体验和加强国际品牌建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将AI应用嵌入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用户调研等环节,必然会提升企业产品差异化与溢价能力,助力形成 “技术内核+品牌形象”的国际市场认知。
潮汐商业评论
2025-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智通财经
2025-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智通财经
2025-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