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预制菜31股集体走强 京东双十一官宣入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2 21:10:34

(原标题:预制菜31股集体走强 京东双十一官宣入局)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已过两月,资本端的热情又开始高涨。根据11月1日—12日的市场表现数据,万德Wind预制菜等权指数(代码:8841441.WI)走势强劲,同期31家成分股全线上涨。11月1日—12日统计区间,万德Wind预制菜等权指数(代码:8841441.WI)表现抢眼,12日冲到年度新高,31家成分股月度涨幅全线飘红,指数达到1081.99为年度最高。

预制菜在质疑声中不断成长。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全国处于存续状态的预制菜企业超7.4万家,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从市场结构看,预制菜约七成的市场份额集中于B端,近年下游餐饮业的利润普降使其需求承压。而被寄予厚望的C端市场,也因食品安全与知情权问题,始终难以打开。

而西贝风波的价值,体现在倒逼行业解决标准缺失难题。9月13日,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并进入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无疑为厘清消费者认知、扩容C端市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11月11日,京东零售正式宣布成立预制菜食品业务部。

  

从月涨跌幅数据来看,板块内所有成分股均实现正增长。11月10日,惠发食品、巴比食品涨停。其中巴比食品以24.63%的涨幅领跑,惠发食品与福成股份月涨幅也分别高达15.90%和11.98%,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广东成分股本月表现稳健,国联水产交易活跃,上涨达到4.82%。深粮控股、广州酒家涨幅分别为4.58%与1.59%。从年度来看,深粮控股、广州酒家上涨13.60%与7.07%。作为深圳国资控股的粮食安全核心企业,“调味品”“粮油供应链”等属性受政策预期支撑。广州酒家实现“食品+餐饮”双轮驱动,作为广东省内龙头地位巩固,具备省外扩张潜力。

有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看好具备渠道触达能力强、产品品牌优势突出和供应链完整的公司。

本月的涨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对比整个板块,涨幅靠前的这三家企业属于中小市值,在普涨的背景下呈现出更高的价格弹性,涨幅显著领先于金龙鱼、双汇发展等行业巨头。具体来看,其业务布局呈现差异化。

比如,巴比食品靠卖包子起家,主打连锁店营销。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巴比食品的加盟门店总数已达5934家,较年初净增791家,加盟门店单店收入达到6.75万元,同比提升4.84%,环比大幅提升10.35%。从复制潜力来看,当前加盟商对新店型调改意愿较高,对标行业其他品牌未来门店拓展空间有望达千家以上,为后续规模化扩张提供实践基础。

华创食饮分析称,高效供应链与强品牌力叠加优质加盟商及点位资源为业务扩张奠定基础,数字化赋能与完善的督导帮扶体系有效降低新店型管理难度,并通过短视频传播与创始人IP塑造扩大行业声量。

值得一提的是,巴比食品还布局宠物食品赛道,利用供应链集采等方面的优势,与上海新兴宠物鲜食品牌“派特鲜生”达成供应合作,或可成为公司未来长期的业务增长点。

同样锻造供应链优势的惠发食品,则把目光投向了海外。面对全球化布局中供应链断层、合规认证复杂等挑战,其副总经理臧方运在特色食品产业生态构建与招商合作峰会上表示,破题的核心是要构建覆盖集采、加工、仓配、渠道及合规认证的全链条运营体系,打造“特色食品供应链平台”。

按照这一策略,惠发食品实现了从原料到消费端的一站式服务,既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市场,又助力企业引进全球优质资源,形成双循环的发展格局。9月30日,惠发食品与马来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续产业国际化拓展奠定基础。根据2025年三季度报,惠发食品出海效果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境外主营业收入增长了71.77%,达到844.51万元。

虽然股价整体上涨,但预制菜概念股经营业绩明显分化。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双汇发展以39.59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位居榜首,金龙鱼以27.49亿元紧随其后,安井食品、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归母净利润分别达9.49亿元和7.60亿元,体现出规模效应带来的盈利优势。广州酒家归母净利润具备优势,以4.49亿元排在板块前列。此外,涪陵榨菜、三全食品、ST绝味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净利润率表现突出。

但同时,板块内仍有8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国联水产亏损7.99亿元,海欣食品、獐子岛等传统水产企业也面临盈利压力。

“公司前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但是上游业务对公司产业链没有形成综合优势,反而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的拖累”,国联水产表示,公司当下的战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聚焦食品主业,剥离上游板块、轻装上阵,在水产食品研发、加工、营销环节深耕。

年报显示,继前期剥离种苗、养殖等业务后,国联水产在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从结果来看,2024年,国联水产94.80%的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另有0.85%为其他行业营收。

业内对预制菜的定位是介于烹饪、食品和餐饮之间的一种正餐级的解决方案,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味知香董事长、总经理夏靖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繁荣与挑战并存,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也为预制菜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预制菜行业也面临了标准不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等问题,随着相关标准的逐步出台,从长期来看,优质的品牌力将会是人们的消费选择。

未来几年,行业增长可以预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国联证券研报显示,仍有多因素共振驱动行业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749亿元,十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或超10%。

虽然预制菜以B端市场为主,但随着消费节奏加快、居家烹饪需求升级,C端的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预制菜的零售渠道,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例如,盒马在2022年成立3R事业部,推出 “盒马工坊” 预制菜品牌;叮咚买菜创立“拳击虾”“叮咚大满冠”“蔡长青”等自有预制菜品牌,成为改善盈利关键一环;美团旗下 “象大厨” 则依托供应链能力与平台流量,在即热、即烹类产品中快速打开市场。

近日有消息称,京东零售正式宣布成立预制菜食品业务部。该部门与3C数码事业群、家电家居事业群等并列C1级核心部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这也意味着京东在预制菜赛道的布局,从早期的品类运营、品牌合作,正式转向 “自有品牌深度打造” 的新阶段。

文字记者:张梦琦 朱治宣 

视频剪辑:柳润瑛 崔晓韵

统筹:喻淑琴 曾婷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